韩国企业债券发行量创新高,三季度已突破100万亿韩元,负债规模达历史巅峰
不确定经济环境下,企业加快融资步伐,债券余额达420万亿韩元创纪录 运营与再融资驱动发行潮,专家警示企业实际负债风险上升
随着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加剧,韩国企业为了筹集资金纷纷加快公司债发行步伐,使得债券发行总额及余额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据韩国金融投资协会9月29日消息,2025年1月1日至9月26日期间,韩国公司债发行总额达105万3296亿韩元,为历史上首次在三季度内突破100万亿韩元大关,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8%。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公司债发行额持续增长,2022年为66万亿韩元,2023年为77万亿韩元,2024年则为89万亿韩元,今年则出现了更为显著的上升势头。
受此影响,韩国企业所承担的公司债余额也迅速膨胀至420万6246亿韩元,刷新历史纪录。剔除偿还额后的净发行规模达28万1028亿韩元,创下自2019年以来的最高值。
金融业内人士预测,考虑到未来6个月内即将到期的公司债规模高达44万亿韩元,若企业继续以再融资为目的大量发行债券,今年公司的全年发行总额有望再创新高。
然而,对于募集资金的实际用途,市场也表达了担忧。
例如,Binggrae本月发行700亿韩元无担保公开公司债,其中400亿韩元将用于购买原油等运营资金;而Lotte Chilsung Beverage则计划通过发行2500亿韩元公司债偿还明年初到期的现有债务。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多出于运营与再融资等“生存型”用途,而非新增设备投资。
高丽大学经济学系教授Kim Jinil表示:“如果新增募集的公司债资金用于人工智能(AI)、半导体等核心产业的投资,对于整体经济来说是积极的,但如果仅仅是用于偿还旧债或运营资金,则负面影响更大。长远来看,企业利息负担将增加,进而削弱新增投资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此外,随着房地产项目融资(PF)风险突出以及石油化工行业景气恶化等因素叠加,韩国企业高负债结构可能随时成为“回旋镖”,加大系统性风险。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像SK Innovation发行的股价收益互换(PRS)和可转换优先股(CPS)等金融产品,虽在会计上可计为资本,但实际上更接近于负债。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韩国企业实际的负债压力远高于官方数字。
梨花女子大学经济学系教授Seok Byunghoon则指出:“在政府强力推进企业价值提升(Value-up)政策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定向增发或首次公开募股(IPO)来募集新资金的难度增加”,并表示,“在经济不确定性的推动下,企业提前筹资的需求正集中涌向普通公司债市场。”
本文由AI辅助从原始韩文版翻译,并由以母语为母语的记者进行后期编辑。
照片=韩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