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州斗牛:从传统游戏走向现代体育,连接历史与未来

庆州成韩国唯一常设斗牛之乡,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带动经济 动物福利与文化遗产保护并举,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之道

2025-09-03     MHN

庆州斗牛作为韩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虽尚未为大众广泛认知,却始终在当地居民的传承下稳固地占据着庆州代表性文化的重要地位。近日,庆州公营事业公司发布了《扩大与实现传统斗牛福利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不仅详述了斗牛赛事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还对未来发展所需的福利改善与制度补充提出了具体方案。本系列报道将以此研究为基础,系统梳理庆州斗牛的现状、反思与发展路径,并就其作为韩国代表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行探索。

韩国唯一常设斗牛之都——庆州

庆州被誉为韩国斗牛的“心脏地带”。位于庆州市华阳邑的专用斗牛体育馆,是世界上唯一的圆顶式斗牛场,每逢周末都举办定期赛事,并在每年吸引大规模节庆活动。自1999年斗牛节会活动起,庆州斗牛从单纯的传统游戏逐步升华为常年运营的文化内容。

其赛事模式为“牛对牛”的非致命式对抗,延续独特传统。与西班牙斗牛(Corrida)中“人牛对决、以死为终”的设定截然不同,也有别于日本新泻、爱媛等地的无形文化财传承方式。以日本为例,若斗牛牛只体力不支自动退场,赛事即告结束,全程有裁判护航牛只安全。2022年,日本六个县、12个基层自治体均定期举办斗牛活动,其中部分被认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而西班牙斗牛则以“公开屠杀牛只”为程序,葡萄牙‘Tourada’虽禁止牛只当场被杀,但仍与韩国的非致命理念存本质差异。

由此观之,韩国斗牛以“非致命赛制”为独特标志,制度化与文化遗产认证前景广阔。西班牙、葡萄牙的经验警示着,传统保护与动物福利的碰撞如何取得社会共识。

突破动物虐待争议,探寻动物福利与传统共存

尽管历史悠久且具文化内涵,庆州斗牛长期面临动物福利层面的质疑。外界指责赛事中牛只负伤,或为比赛被强制动用,动物保护团体聚焦“给牛只造成不必要痛苦”的争议不断上升。

研究报告指出,这一系列质疑与其进行简单废止,更应通过制度完善予以解决。其核心对策有三:  

第一,优化饲养与训练环境。需将参赛牛的饲养标准化,确保充足休息和营养补给,防止过度体力损耗。  

第二,强化赛事安全。通过分级匹配,防止体力悬殊导致过激受伤;制定制度规范,若赛事期间牛只受伤可即时中止并治疗。  

第三,建立赛后关怀体系。将参赛牛归还农家后,落实健康检查与恢复支持,从而降低福利风险。

报道特别强调,斗牛牛与主人间有情感纽带,牛不仅是竞技工具,更是农家的成员。“动物虐待”标签无法全面反映庆州斗牛文化的实际情况。

国际经验也印证了上述对策的科学性。如日本新泻县山古志町‘角突き’,虽被列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但现场有称为“势子”的工作人员以缰绳和指挥棒引导控制牛只,遇险即刻终止对抗。文化保护与动物福利监管并举的做法,对韩国斗牛制度升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反观西班牙斗牛,由于“以死为祭”的仪式性,饱受国际动物保护批评。庆州斗牛强调“非致命”本质,通过日本式制度补强,走“传承与福利兼顾”的道路,正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报告总结指出:“只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与福利体系,庆州斗牛完全有机会成为国际社会认可的模范传统文化案例。”

经济拉动与文化品牌,跻身韩国代表性文旅项目

庆州斗牛既是传统文化,更是地区经济的引擎。2024年,斗牛场共举办51场次、历时102天,累计1,224场赛事,吸引39万余名观众,实现304亿韩元营业收入。自新冠疫情影响逐步消退,观赛人数快速回升,再次验证了斗牛赛事的市场号召力。

其经济效应远超体育馆本身。每逢大赛和节庆,庆州传统市场活力四射,当地特产韩牛、甜柿、葡萄酒等成旅游消费热点。住宿、餐饮等业态收入同步上扬,带动整体区域经济发展。

报告建议,为庆州斗牛未来可持续发展,应推进“传统文化遗产认定”、“旅游与节庆联动产业化”、“国家级文化政策支持”等措施。只有将保护与现代价值融合,打造文化产品,方能将庆州斗牛塑造为韩国代表性传统品牌。

庆州斗牛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若能在突破动物福利争议的同时,实现传承、产业和品牌三位一体发展,庆州市将从“斗牛之乡”晋升为“韩国文化名城”。

斗牛——从传统到未来

庆州斗牛不仅是融汇民族精神的古老传统,也是激活地方社会的文化产业。只要动物福利提升与制度完善到位,斗牛赛事将不再是动物虐待的场域,而是有望被全球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映照在庆州体育馆内的呼声,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回响,也是韩国文化走向未来的希望。如何让这份珍贵的传统成为可持续、自豪的文化品牌,已成为时代留给全体韩国民众的重要课题。庆州斗牛绝非被淘汰的旧俗,而是值得守护的民族瑰宝。

本文由AI辅助从原始韩文版翻译,并由以母语为母语的记者进行后期编辑。

照片=MHN资料库, 庆州公营事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