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政策走偏,专家呼吁回归本质——首尔交通与城市政策结构性转型迫在眉睫

自然溪流复原与交通均衡,成为解决首尔结构性问题的新方向 专家批评短期成效优先,建议以可持续交通和生态为政策核心

2025-09-02     MHN

首尔市交通与城市政策亟需结构性转型的呼声日益高涨。

2日,由“首尔创新·引领深度变革论坛”主办的研讨会上,明知大学教授任承斌通过对吴世勋市长主推的汉江水上巴士项目与自然溪流复原项目的对比发言指出,“首尔应从以服务为中心的城市开发转向以生态为基础的城市复兴”。任教授批评水上巴士项目,并提出要恢复旧时被覆盖的自然溪流。

他并强调,该项目不仅有助于缓解江南与江北、东西部的不均衡问题,还可使市中心气温降低3~5℃、每年节省逾1万亿韩元的制冷能耗、减缓洪涝、减少碳排放和细颗粒物等多重积极效应。

首尔大学教授金容昌也在“21世纪首尔城市空间未来理念”发表中指出,首尔市空间政策长期以来缺乏一贯的哲学,常因政权更迭和党派变化而临时起意、随意推进。

共同民主党议员朴洪根在讨论中表示:“近期首尔市政明显更注重短期成效与外观开发、活动性政策,而非长远规划。”他批评称,“以汉江水上巴士这类项目为例,非但无法解决交通均衡问题,反而可能加深区隔。”并强调,“必须通过纠正首尔的结构性不均衡,出台面向未来的政策”。

朴议员完全同意金教授的问题意识,并进一步批评称:“首尔政策如今既缺乏方向性,也缺乏可执行力,诸如青年安心住房、人工智能等紧迫课题亦应对不足。”

交通领域的议题由李在英博士与韩国交通大学教授李章浩共同主讲。他们在“可持续交通建议”中指出,首尔的城市轨道项目进展迟缓,江南与江北间公共交通可达性存在巨大差距。2020年公布的城市轨道网络建设方案中,江北横断线和木洞线均因未通过可行性调查而搁置,难谷线因取消可研而推进受阻。西部线尽管通过了民间投资适格性审批,但因缺乏商业可行性,招募投资方困难重重。

他们补充道,自2010年以来,首尔公共交通分担率基本停滞,拥堵率依然维持在150~200%的高位。为此,他们提出以自行车为中心的换乘站开发方案——“如果以骑行1.5公里作为换乘站圈的标准,则整个首尔几乎都是换乘站”,而非现行以步行5分钟(300米)为标准。

对此,朴洪根议员评价称:“以自行车为中心的‘5分钟通勤圈’概念非常有意义”。他还表示:“单靠地铁和轻轨难以补齐江北区域轨道交通的盲点,需考虑通过引入有轨电车打造首尔新地标。”此外,他还补充,“应综合考虑首尔人口结构变化、换乘时间、应对气候危机等多元要素制定交通政策”。

“本文由AI辅助从原始韩文版翻译,并由以母语为母语的记者进行后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