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战败背景下,亚洲各国独立纪念日为何各异

独立与解放的历史节点,各国选择反映不同政治和文化立场 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台湾和菲律宾等国独立日的由来及多样性

2025-09-02     MHN

随着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2日举行首脑会谈,越南也在同一天举办了独立纪念活动。紧接着,朝鲜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也被传将在中国抗战胜利日(9月3日)前往中国访问,在这一系列外交动向下,围绕日本战败的亚洲各国历史纪念日再次成为东北亚地区关注的焦点。

日本的战败作为亚洲多国“独立”与“解放”的历史分水岭,但各国根据自身的历史背景和政治选择,设定了不同的纪念日。

韩国以8月15日为“光复节”,中国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而台湾、越南、菲律宾也都选择了具有本国特殊意义的日期作为独立纪念日。

韩国的光复节定在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朝鲜摆脱了长达数十年的殖民统治。同一天,1948年大韩民国政府成立,这一天既象征解放,也具有建国的双重意义。

中国则并未选择8月15日这一日本宣布投降的日期,而是将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后的9月3日,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此举意在彰显中国作为国际战胜国的地位与意义。

台湾则将1945年10月25日定为“台湾光复节”,即日本驻台部队在台北正式举行投降仪式、殖民统治结束,中国国民党接收台湾的日子,这一天也具有独立纪念日的象征意义。

越南在日本投降后出现的权力真空中,由胡志明于1945年9月2日在河内巴亭广场宣布越南独立。这一时刻被定为国庆日,象征越南在日本战败契机下,实现自主争取的独立。

菲律宾的情况则更为特殊。作为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在1942年至1945年间被日本军队占领。直至1946年7月4日,美国正式承认菲律宾独立,菲律宾才恢复了主权,但现今所纪念的独立日却是1898年6月12日自西班牙独立的日子。

由此可见,同为日本战败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下,亚洲各国分别选择了各有象征意义的国家纪念日——或纪念解放时刻、或独立宣言、或国际地位的获得。这样的选择不仅仅是时间点的不同,更反映了各国对于解放历史的记忆和与国家认同紧密相连的历史抉择。

“本文由AI辅助从原始韩文版翻译,并由以母语为母语的记者进行后期编辑。”

照片=韩联社, 路透社, 美联社